10.19.2011

福特提速 是中国机会还是另一个遗憾?


汽车商报10月12日报道 福特今年在中国比以往五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活跃。9月24日,福特集团总裁兼CEO艾伦·穆拉利和福特亚太地区CEO韩瑞麒来到中国,出席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变速器工厂奠基仪式,并参加重庆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就在前一天,福特宣布任命David Schoch为福特中国董事长,此前这一职务一直由韩瑞麒兼任。虽然这一职务任命要到11月才能生效,但将中国区业务独立,至少反映了福特中国态度的转变。

今年4月,福特刚刚宣布了未来四年在中国的扩张计划,其中包括到2015年之前,在中国市场推出15款新车,将在去年在华经销商340家的基础上至少翻一番。除了第一款车将是明年推出的新一代福克斯之外,其他都还未确定,但当下这个大步跃进的姿态,的确与福特过去五年在华的缓慢发展形成鲜明对比。

三个致命伤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福特进入中国的十个年头里,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始终不及它在全球范围内同水平对手通用和大众。对此,Booz & Company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罗威(Bill Russo)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福特在中国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跟不上国内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购车需求。二是福特在中国只依靠单一品牌,特别是缺少一个更低端品牌来帮助福特在未来市场快速增长。三是与通用、大众和现代等企业相比,福特在华本土化程度较低,尤其是在产品研发方面主要还是依赖于美国总部。”较之通用、大众在华丰富的产品线,福特显得过于单薄,福特SUV在美国大卖,在中国市场却错过最为火暴的时期。除了产品引入速度过慢,福特在中国频繁的人事调动也一直给外界传递出不稳定的信号。即将就任的福特中国CEO一职在短短五年内,从程美玮、葛致诺、韩瑞麒(兼亚太CEO)再到现在的David Schoch,人事变动达四次之多。
今年4月,福特发布中国未来规划,6月的全球规划中又提到,到2015年前后,公司年销量将从2010年的530万辆上升至约800万辆,增长幅度约为50%。预计到2020年,公司汽车产品销量中约60%~70%将来自亚太和非洲区,而当下中国市场占亚太地区60%。
然而,就在福特终于决定加大力度投资中国市场的同时,却必须面对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的事实。4月份,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在连续增长了27个月之后,首次出现负增长。自汽车刺激计划终止之后,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长放缓是必然趋势。韩瑞麒也在8月份美国底特律的摩根大通汽车行业大会上表示,福特预计2011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5%~10%,甚至低到5%~6%。但他同时还表示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继续刺激汽车市场的增长。在经历了2010全国销量年超过30%的高速增长之后,福特的这一愿望恐怕未免有些一厢情愿。
地位失衡的背后
6月在华建发动机工厂、9月变速器工厂奠基,再加上重庆和南昌的两个整车工厂,福特在华的全部投资已超过30亿美元。人们并不怀疑福特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但这种重视似乎来得有些晚,让人有些遗憾,这也导致在华品牌形象与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不相符。
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福特在美国的销量并不比通用和克莱斯勒好到哪去,全年亏损146亿美元,销量下滑20%,而通用和克莱斯勒销量下降分别为22%和30%。而福特之所以能够挨过底特律的“寒冬”正是由于穆拉利的未雨绸缪。2006年当美国还处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穆拉利在上任不久就将福特的全部资产作为抵押,借债236亿美元来扭转福特的亏损局面。据《纽约时报》报道,穆拉利当时表示这笔钱可以“帮助福特有备于经济萧条和不可预测的意外”。因此在2008年各大银行金融机构捂紧金库时,福特得以用已经到手的贷款助自身渡过难关,免于破产。
当通用和克莱斯勒在2009年刚刚才完成破产重组时,福特在2009年第二季度已经开始实现了盈利。当然这两个破产的美国车企除了政府贷款之外,还在破产重组中得到债务减免,但福特的债却是一分都不能少还。到2009年底公司的债务已经累积到了336亿美元,而福特当时希望在2011年3月底将债务减少至100亿美元。通用在破产重组后,得益于中国市场的销量大增,或许也是福特始料未及的。
穆拉利在2006年上任之前,福特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本就已经落后,此后五年福特又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了北美市场。当福特在中国还处在向本土化过渡阶段时,福特针对北美市场展开了一系列转型计划。其中包括在北美地区投放数款具有出色燃油经济性的新款小型车,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调整北美地区的生产布局,在短期和中期将北美地区的产品规划和投资转向小型车和具备良好燃油经济性的动力系统等;引入欧洲销量较好的六款小型车投放北美市场,加速引入高效省油的EcoBoost四缸发动机,增加混合动力车型的产量;并将三家卡车和SUV工厂加以改造,转而生产小型车;将福特、林肯、水星品牌绝大部分车型在2010年底前全面升级。同时,为减少成本,穆拉利提出“一个福特”的核心计划,使福特汽车在少数几个平台上制造出更多适应全球市场的车型,来进一步削减零部件和系统的通用性,将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销售的全球车型进行统一。
福特中国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穆拉利上任时,福特面临着170亿美元的亏损。因此,拯救并重振公司成了福特当时最主要的任务。如今,走出阴霾的福特有能力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重拳出击。保美国,失中国,这或许是福特无奈错过中国汽车黄金时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再次与机会失之交臂?
按照福特的逻辑,巩固了美国市场,再将新车型引入中国才能水到渠成。但中国市场显然不会原地不动等待福特的转型。当下中国依旧高速增长的是豪华车品牌,而更持续升温的是新能源汽车。J.D Power &Associates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中国豪华车市场今年将增长35%。但福特和现代是仅有的在华缺席豪华车市场的两个品牌。穆拉利在此次访华时表示会考虑将林肯引入中国,但还没有任何具体计划。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福特电动化战略包含了2012年之前在北美市场,2013年之前在欧洲市场推出五款电动车。福特在2010年推出了小型商用货车全顺Connect电动车,今年将推出福克斯电动版,明年将推出C-MAX混合动力车和C-MAX Energi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穆拉利在访问重庆时透露会考虑在华生产电动车,但电动车能否引入中国,何时引入都是未知数。相比之下,此前通用宣布将与上汽合作开发电动车的计划显然更有吸引力。福特希望其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都能够和汽油车、柴油车共用同一条生产线。对于削减成本来说这当然是绝好的计划,只是不知这一次福特能否把握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脉搏。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综合 作者:顾静) 童浩